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圆满闭幕
2023/04/19

2023年4月15日至1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促科技创新、谋共同发展、惠全球人才”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双引擎”会展新模式,线下设开幕式、深圳论坛、展览洽谈、人才招聘、主题活动等5大板块,线上设虚拟展厅、项目对接(EO系统)、线上招聘等功能服务区,举办各类论坛、活动60场,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948家专业机构和组织,近万名海内外政府代表、专家学者、高端人才现场参与。据不完全统计,320家参展机构携带608个项目、395款产品展示交易,两天入场参观洽谈人数5.3万人次。

本届大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横向拓宽服务场景,纵向深耕市场需求,进一步集聚优质境外资源,丰富海外人才供给,助力大会向产业价值链生态服务平台升级。

——论坛会议。本届大会聚焦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国际化环境建设、绿色低碳、科技金融等领域重点工作和热点话题,举办“第三届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论坛”“‘共创共赢’中日科技人文交流研讨会”“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人才发展论坛”“第十届项目管理国际论坛”“智能建造高端论坛”“外资研发中心圆桌论坛”等各类论坛会议30场,受到了媒体及公众的高度关注,视频观看总量超过千万人次。

——展览洽谈。本届大会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着重体现区域协调发展、企业引领支撑创新、国际化环境建设等内容,科技部展区以“踔厉奋进新时代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主题,搭建主题展区;19个省区市、10个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位,以及16家央企、18家知名创新创业企业、8家科技金融单位、48家国内知名高校参展,辽宁省、杭州市举办大型专场推介活动;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境外专家组织、培训渠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在国(境)外专业机构展览推介展区与中方深度对接;首设两大推介中心,16家国内省区市单位,28家境外专家组织、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现场推介,上海、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现场签约26场,有效推动人才、项目、技术合作对接;邀请近百名海外博士参会,举办海归职业规划论坛、博士项目路演等活动,汇聚海外优秀人才项目;IT产业校企合作大会组织比亚迪、顺丰科技、云天励飞等15家优秀IT企业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91所国内知名院校路演,搭建名校名企“鹊桥会”;28所科技创新特色学校在科普专馆展示科技装置和特色发明,60幅青少年科幻绘画作品完美呈现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国际人才服务馆融合中外特色,以现场咨询、交流互动、商品交易等形式推介公共服务、职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内容,让中外籍人士体验多元开放、国际融合的交流平台。

——人才招聘。本届大会设大量优质岗位“招兵买马”,系列专场招聘会一场接一场。外籍人才招聘会、海归人才招聘会、“精英天下”中高级人才招聘会、“智汇全球”招聘会等4个线下专场招聘会,华为、平安、万科、比亚迪等325家知名企业,面向海内外中高端人才提供7600余个职位,“百城万企”云招会邀请100所重点城市重点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10000多家企业强势入驻,涵盖互联网、计算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新能源、生物医疗、科技金融等50多个领域,结合线上招聘、视频面试等贴心服务,参展企业现场共接收简历1.2万份。

——主题活动。大会主动与部分省市接洽,在主会期前举办以色列海外分会场,会上签署系列科创合作项目,涵盖科技金融、新能源、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领域,推动两地合作迈上新台阶;举办“海外人才中国行·湖北”专场活动,邀请20余家境外专家组织赴湖北武汉开展调研交流活动;主会期后还将在陕西西安、山东烟台举办两个分会场活动,在深圳、广州举办“科技外交官广东行”和“科技外交官央企行”活动,邀请国际组织、科技外交官、海外专家等深度参与交流,不断扩容国际“朋友圈”,织密科技“合作网”,筑牢“命运共同体”。

大会看点解析:

保护知识产权 重视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技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在致大会的贺信中表示,中国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升至第11位,同时在国家专利、商标、工业设计应用和创意产品出口等多项指标中排名第一。中国拥有21个顶级科技集群,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军者。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经连续多年稳步上升。与会专家指出,这印证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聚焦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表示,中国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科技创新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源头供给,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提出,国家加快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优化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完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发现、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实施人才梯队、科研条件、管理机制等配套政策。

开展国际合作 携手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张广军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前沿创新,为应对全球问题不断作出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将与世界各国继续拓展广泛深入的开放合作与交流互鉴。

据介绍,中国已经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在科技抗疫、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深入务实且卓有成效的合作。

来源:《科技日报》